一張房票,讓幸福報到
“新房鑰匙早就拿到啦!目前正在裝修中,明年初就可以在新家迎新春了!”黃埔區九佛街道楓下村村民馬先生對未來新生活充滿期待。
在今年4月30日拿到全區第一張“跨區通用”房票后,楓下村村民馬先生的“房票安置”之路順暢無阻:次日手持“房票”購入位于廣州市從化區的心儀商品房并完成網簽,6月上旬順利領得新居鑰匙,幸福生活新篇章即將開啟。這是科學城集團旗下城更集團踐行“房票安置”政策滿足村民多樣化居住需求的一個生動事例,也是我區創新“房票安置”模式,全力書寫“住有所居、居有所安”民生答卷的實干縮影。
為什么選擇“房票安置”?
房票安置政策作為破解廣州市城中村改造難題、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的關鍵引擎,具有回遷周期短、選擇靈活多樣、資產保值等明顯優勢。“小小房票”不僅是加快回遷安置進程的憑證,充分滿足廣大村民對新房子好房子的多樣化需求,更是讓城市更新提速的“金鑰匙”,對推進全區城中村改造、促進房地產市場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自去年10月起,城更集團緊密圍繞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結合項目實際,重點在楓下村城中村改造項目(下稱“楓下項目”)鋪排房票安置工作,成功推動楓下項目成為黃埔區第二個使用專項借款認購存量商品住房作為安置房的城中村改造項目,認購總額超8億元,首期認購房源540套,面積約50494平方米。今年1月,城更集團金坑村銀嶺片區房票購買存量商品房試點方案獲得區改造指揮部批復,目前第二批次6個項目已完成試點方案編制,下一步將加快推進試點方案的上報審議和印發執行,以更大力度拓展房票安置覆蓋面,實現政策效益最大化。
楓下項目:打造房票政策落地“樣板間”
楓下項目位于中新廣州知識城核心區,是黃埔區城中村改造的重點項目之一。項目涉及房屋超4000棟,人口約8500人,建新范圍用地140.95公頃,規劃建筑面積約489.24萬平方米,其更新改造對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區域功能品質、改善村民生活條件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區房票政策落地的重要試點項目,楓下項目搶抓政策先機,創新實施房票安置,通過聯動協同機制、創新服務模式、搭建智能系統、推廣跟班學習等務實舉措,高效推動房票工作進程,為城更集團全面鋪開房票安置工作提供創新范本。截至2025年7月,楓下項目累計簽署房票補償協議390份,可生成房票461張,票面金額約5.01億元,擬去化商品房約291套、超2.86萬平方米,首批10戶村民已喜提新居。
沉淀房票安置的“楓下經驗”
構建“政企銀”三方聯動協作機制
楓下項目團隊與街道、村委成立“政策對接專班”,全面梳理市、區兩級城中村改造及房票政策。結合項目實際,創新制作房票兌換全流程圖,明確政、企、銀等7方單位共28項工作主要環節,激活各單位之間“聯動鏈”“責任鏈”,助推專項借款申請及房票兌換關鍵流程優化整合。
落實“一對一”咨詢筑牢信任紐帶
項目聯合九佛街道設立村民聯絡服務站,廣泛收集村民對房票安置的疑問及意見,做好政策核心內容宣貫宣導,逐步消除村民信息盲區。聚焦村民最關注的房票兌換等問題,設置“一對一”咨詢點,做到即時響應、即時解答,提升村民對房票安置的認可度和意愿度。
創新“跟班學”模式復制工作經驗
城更集團創新實施“跨項目跟班學習”方式,統一組織其他新模式項目精干人員共22名到楓下項目開展經驗學習,現場“上崗”協助開展房票簽約工作,組織多輪房票政策及操作流程培訓,補足骨干團隊政策知識與實踐經驗,為房票安置工作在各項目鋪開奠定人才基礎。項目團隊利用現有辦公資源,搭建房票協議半自動化系統,實現數據錄入后即可一鍵生成協議及附件,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與準確率,以智能化賦能業務提效。
房票安置是深化改革、惠民利民的重要舉措,是平衡城市更新與市場活力的創新引擎。接下來,科學城集團將與區職能局、鎮街、安居集團等多方單位緊密協作,在金坑銀嶺等城中村改造項目中大力推廣房票安置模式,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房票安置工作經驗,讓房票真正成為村民開啟新生活的“金鑰匙”,同時加快推進項目安置房建設,多措并舉托起群眾“安居夢”。